}
耐特菲姆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开展马铃薯研究交流合作
2025 年 6 月 11 日,耐特菲姆全球产品经理 Nir Naftali、中国区技术总监谢永华、大区经理周彦峰,产品经理刘完毕,区域经理顾宣豹一行前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与特色所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曹春梅团队展开深入交流。此外,耐特菲姆全球产品经理 Avi Shtein 以线上形式参与此次讨论,旨在深化与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 GrowSphere™平台中作物模型板块的协同创新。
交流会上,曹春梅教授首先对耐特菲姆团队的到访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在种质资源创新方面,该中心已收集保存 1200 多份马铃薯种质材料,从中成功挖掘出多个具有抗逆、高产、优质特性的基因。在新品种选育领域,中心成果显著,已培育出 12 个系列马铃薯品种,其中 6 个新品种实现成果转化,转化率达 50%。这些转化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和品质等方面表现优异,已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广泛推广,有效提升了区域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
随后,耐特菲姆产品经理 Nir Naftali 介绍了 GrowSphere™ 平台的软硬件协同功能。该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决策层组成。感知层负责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气象变化和作物生长状态,并将数据传输至云端;决策层则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生成最优水肥决策并推送给用户,同时支持用户远程获取、监视和控制本地水肥系统。
接着,Avi Shtein 对 GrowSphere™ 平台中作物模型的开发过程与功能进行了详细讲解。为向种植户提供科学、准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水肥建议,耐特菲姆 150 多位农艺师历时 7 年,针对 30 多种作物及其不同品种,共创建了 90 余套水肥制度。该制度综合考虑卫星气象预报、作物种类与品种、生长阶段、土壤类型与墒情、灌溉系统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生成未来 7 天的水肥操作建议,科学指导用户进行“灌多少水”、“什么时间灌”的智能远程操作。
为保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耐特菲姆与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班达伯格学院、巴西乌贝兰迪亚联邦大学、西班牙赫罗纳大学等多家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联合试验,对各作物及其品种进行多季节、多水平的测试校准。以甘蔗为例,通过与澳大利亚相关科研人员的合作,以校准后的作物系数Kc为基准参数的模型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推荐值更加高效,相同产量水平下可节水25%。
随着 GrowSphere™ 智能水肥平台在中国市场的推出,Avi Shtein 表达了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合作的意愿,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对平台中的马铃薯作物模型进行优化,使其更贴合内蒙古地区的种植特点。
此次交流活动为耐特菲姆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马铃薯研究领域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桥梁。未来,双方将以马铃薯作物模型优化为起点,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产出更多创新成果,共同推动我国北方地区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智慧农业建设。